2020年8月26日,成都蒙彼利埃小学全体教师在阶梯教室参加了新学期安全培训、信息化2.0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培训,学校省级课题研究培训。
一、 新学期安全培训
上午,柳锐老师与老师们讨论了两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
(一)校内学生安全应对措施。
柳老师分享到,学生的天性:游戏、模仿、好奇、户外、群体,还讲述了案例分析,另外还要保护天性和规范行为。内部规范:是①班主任是否按照教育计划对学生进行类似主题教育和安全教育;②班主任是否采取符合教育行为的方式对超过限度的学生进行教育并告知家长;③有医务人员,第一时间紧急处理,并送往校医;④第一时间通知学生监护人;⑤学校根据规定上报。外部规范:①设施是否符合国家;②是否有符合规范的安全警示;③是否有安全人员值守;④安全人员是否对超过限度的学生第一时间制止;⑤是否将安全须知告知监护人;⑥监护人是否告知学校,学生有无大病史或者突发病史。
(二)学生校内伤害事故处理
当事故发生时老师需要依法处置,依法应对:1、思想上教育。2、行为上有监管。3、设施上有保障。老师应清楚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处理程序。柳老师给了老师们几点建议:1、尽早发现,及时抢救。2、通知家长。报告上级。3、保护现场、调查取证。4、各方协调,防止新伤。5、以情动人,依法处事。
二、信息化2.0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培训
周鑫燚教授给老师们讲述了《融合创新,上一堂好课》。周教授提到,上一堂好课的标准。叶澜教授:真实的课-待完善;扎实的课-有意义;充实的课-有效率;丰实的课-有生成;平实的课-常态课。传统课程要改变结构。周教授说,课堂革命是范式革命,颠覆式创新。
课堂生态重建-课堂结构变革-教学流程再造。包括以下几点:
1.课堂生态重建:微课、慕课、学习管理、混合式教学
2.课堂结构改变
教师中心---放手学生;单向灌输---双向互动;秧田式教学---合作学习
3.教学流程再造
学生能力、学习时间、教学质量、能力倾向、学习能力
4、翻转课堂实施的关键
五有:有目标,有内容,有要求,有支架,有检测
5、学习:赋权
周教授提到“实践性知识”好老师的关键。教师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经验的反思和提炼所形成的对教育教学的认知,教师对其教育教学经历进行自我解释而形成经验,上升到反思层次,形成具有一般性指导作用的价值取向,并实际指导自己的惯例性教学行为---这便形成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三、学校省级课题研究培训
黄珂老师就学校申报的省级课题做了分享。会上,黄老师首先分享了成都市蒙彼利埃小学《中国传统文化输出》校本课程的学生素养5C模型。
整个模型分三个维度:原维度、第一维度、第二个维度。
1、原维度:前置素养、核心素养。
2、第一维度:
前置素养:跨文化、沟通交流。
核心素养:文化理解、文化创生、文化传播。
第二个维度:
跨文化:基本知识、理解尊重、同构迁移。
沟通交流:语言能力、组织能力。
文化理解:知识性理解、情感性理解、认同性理解。
文化创生:文化元素拆解、文化元素重组、文化成果生成。
文化传播:意愿宣传(意愿传播)、多维传达(多维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SSP-CRM”教学模式
S——议题分析:历史、现实、本域、他域
黄老师建议,老师们要找准点,第一是学生感兴趣的,第二是老师可以驾驭的。老师们的教案统一按照四个维度写。
S——学情分析
基于议题下的学情分析,根据前置素养中的两个素养写。
P——教学准备和先行组织:物质准备和确定先行组织
从大议题下找小的点。
C——生活性原则、文化性原则、挑战性原则
C是核心议题
P——问题解决原则、思维加工原则、知识迁移原则、评价与创新原则、组织协同原则。
1、聚焦问题;2、设计方案;3、实施活动;4、展示交流。
预设的步骤和实际实施有差距,要及时备注,作为更改的重点。教师指导的点和成果呈现要对应,形成回扣。最终,所有人达成了一个共识,形成一个结论或者形成一个新的问题。如果问题就是下节课继续解决的问题。形成一次循环、二次循环及多次循环。多次循环有利于多维传播的开展。展示交流环节是课堂当中要特别关注的环节。
M——知识性原则、价值性原则、技能性原则。
接着黄珂老师介绍了本学期规划:1-6年级均采用“SSP-CRM”教学模式进行课程设计。
老师们需要进行常规课堂的教材研读。
通过各组申报确定了各科课题主题及内容:一年级:翻(玩)转图形。二年级:舌尖上的中国。三年级:节日。四年级:古都游。五年级:非遗匠心。六年级:茶趣。
会上,老师们还对各自组的主题进行了讨论和分享。
安全是开展一切活动的前题,教学设计是学校运行的齿轮,而课程则是教学落实的载体,一天的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是老师们的学习永无止尽……
供稿:张蕾、秦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