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6日与7日下午,成都蒙彼利埃小学芶鹏校长在阶梯教室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教育方式发生改变”的专题讲座。全校教师参与了此次培训,并认真聆听讲座。本次培训,芶校长分享了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什么,以及为实现这些素养,教师教育方式需要作何改变。
培训之初,芶校长提到,核心素养需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这些都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体性包含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而创造性则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对国民改造是将传统人变成现代人。
在谈到教育质量时,芶校长提出了质疑:质量=分数?进而分析从2000年至今,日本科学界井喷式的发展,中国科学界则只有一人(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奖。这就给大家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精神和身体的发展。精神的发展包括智力发展和非智力发展。智力中包括知识和能力。很多老师可能只教考的知识,而忽视不考的知识。这就造成了学生的片面发展。很多学生在这样的教育下,可能很难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很难培养创新能力。因此,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芶校长建议老师们开始思考,并学习一些创新的技能,如《21世纪技能》中谈到的能力。
在此次讲座中,芶校长多次强调了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还以一名英语老师的教学材料做案例,分析如何培养学生基于生活常识进行思考和创新。最后芶校长谈到了教育所需要的变化:(1)由知识的存储器到知识的处理器。(2)由应试技能到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3)由机械记忆到高级思维。
面临当下的教育,学生需要培养六个素养: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公民素养,合作与交流能力,自我发展素养,以及信息素养。在所有的素养中,核心素养是行为素养。行为能力是知识技能态度的整合与超越。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和宽容。尊重别人:因为别人身上有优点,值得学习。宽容别人:因为自己身上有缺点,所以不要对别人求全责备。
最后,芶校长分享到,需要从课程、教学方法、教师素质和评价四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则需要考虑成为以下几种类型老师:(1)掌握多语种的老师。(2)跨学科教学的老师。(3)全科教师。(4)人工智能和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师。(5)脑科学类型教师。
通过本次培训,老师们都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的方向,以及在教学中应该如何转变方式。至此,此次培训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