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培养孩子自主识字能力
叶青
教师亮相课已画上圆满的句号,此次的选课我颇为纠结,《海水》和《画鸡》让我犹豫不绝。思来想去,我最终选择了《画鸡》,这是一首古诗,诗中要求孩子会读会写的生字共8个,诗中有前鼻音“身”,有后鼻音“生、平。”编者将它放在声母“j q x”之后,意在继续练习巩固拼读带有“j q x”的音节。为了较好地落实编者意图,引导孩子更好更熟练地拼读音节,了解字与拼音的联系,我将读与写结合起来,让孩子在拼读中学词,在书写中记字。
一、多种方式的读,复习巩固已学字母、音节。
上课开始,我以生动形象的火车带我们走进拼音王国导入,一列列车厢上载着单韵母,声母。我带孩子们先复习六个带调单韵母,再以每列车厢的乘客身份让孩子们分组读已学的14个声母,接着抽生拼读熟字带拼音的两拼音节的字、词,再拼读熟字带拼音的三拼音节组成的词语,这样由字母到音节,由单个字到词语,一步步地带着孩子们拼读,降低了拼读的难度,让每个孩子都有了读的机会,开动的火车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学生课堂动笔,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一节课只有30分钟,要让一年级的孩子动笔确实是一件难事,只要一动笔,花费的时间就会很多。该在什么时候动笔,动笔写些什么,就需要我们精心的设计了。于是,这节课我把孩子的动笔定在圈和描上。分三步来体现:第一步在孩子们自由读诗歌时,请孩子们用“○”将不会的生字圈出来在班级里交流,让会的孩子当小老师来教读。在生生互动中学字学词。从而复习巩固听读识字的方法。第二步在学生大致会读的基础上请孩子们再次自由读,边读边用“△”标出已会拼读的音节,将这些音节和生字“画、鸡、户、不”提出来,开展“我来读,你来拼”的游戏,让孩子们再次感知字与拼音的联系,从而明白学好拼音能帮助我们认识不会认识的生字。
三、注重汉字文化的渗透。
低段的教学重点就是识字写字,怎么让识字更有趣,怎样让孩子们对所学的汉字印象深刻。我想,就是让他们更多的了解汉字文化。这节课要求会写的汉字有“平、户、开”。我将“户”字作为教学重点,当学到生字“户”时,我将“门”字的小篆体遮住一半,让孩子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字。会观察的孩子根据它的形状猜出了是个“户”字,再引导孩子思考一下“门”与“户”有什么不同,孩子们发现,“门”是两扇门,“户”是半扇门。这样一来,就将“户”的意思有了大概的了解。再带着孩子们观察“户”字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最后再描一描。学生掌握起来就更轻松了。
当然,一节课下来也发现很多的不足。一是自己的普通话不够标准。二是对学情把握不够准,对课堂时间的掌握不够,本想给孩子们拓展一些带有“鸡”的成语,却因为时间不够没有达到目的。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多关注学情,有针对性有重点的组织教学,短时高效的达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