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是指每个人对个体的自我认识,包括了认识自己和他人相似性,也包括了认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即认识自己的独特性。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指出:“在幼儿时期,人类就逐渐形成了一种生活模式,并根据形成的生活模式产生了对生活的主观目标,由此在童年时期形成个人的人格。”培养自我意识,能够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健康的人格,培养与他人、与集体的合作能力。
为了增强学生对自身独特性的认识,从而进一步认识自己、珍视自己与他人,我校三年级的学生迎来了本学期心理课堂第一课《弄丢自己的小狮子——独一无二的“我”》。
一只小狮子怎么把自己给弄丢了?穆老师首先用原创故事《弄丢自己的小狮子》入手,让学生们产生思考“为什么每个人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然后老师邀请同学们来做小老师,通过“帮助小狮子把自己找回来”的任务——“比比我们的外形”、“猜猜我是谁”、“气质达人表”,学习和领悟每个人独一无二的表现,最后引导大家在分享中体会自己和别人的不同。同学们积极参与,勇于展示自己。在包容的课堂氛围里,一些害羞的小朋友们也参与进来,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游戏活动里感受到快乐,也收获了自己的体会。
游戏:猜猜我是谁?
故事:弄丢自己的小狮子
填写气质达人表的小朋友,在符合自己的描述上涂颜色
成都蒙彼利埃小学的心理课堂目前在全校三个年级开展,心理课堂突出“以儿童为中心”的人本理念,营造包容接纳的师生互动场。课程目标定位于适龄儿童身心发展的主题,课程设计既注重学生的身心参与,自我整合,也兼顾不同班级的学生群体特点。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心理知识,更加了解自己和他人,为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实现身心健康成长打下重要基础。
By穆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