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两岸的教育交流,4月7日—4月9日悦远教育在上海举行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程与教学观摩研讨会”。我校教师黄际、彭雪芬参加此次研讨会,既有海峡两岸对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也有对数学课程实践经验的交流,还有课堂教学技术的分享,让我们对数学进行了全方位的体验。
从理论方面来看:
台北课程专家扬美伶老师提出学生的“核心素养”分为自主行动、沟通互动和社会参与这三个方面,接着从探究性教学,学生学习,建构自主性课堂和鹰架策略堂等几方面展开论述。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吴亚萍教授论述了以开发文本资源和学情资源为基础来实现核心素养落地的可操作性,大量的一线教育课例,为我们指明了实践的方向。
浙江奉化实验小学刘善娜老师分享了她十余年来在布置“有趣的数学作业”的点滴心得,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教师应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做个“有心人”融德育、智育、美育为一体。
桂林区陈艳虹老师讲述了数学绘本创作的三部曲:以绘本为载体提供丰富的情境;围绕主题创作,形成同一题材的群组绘本;基于儿童创作的课程,以儿童创作为课本。
从课例感悟来看:
王圣昌、鲁炳寰展示了台湾对核心素养丰富而多元的探索,这是不同于大陆地区的数学课,每节课都让学生在操作动手中发现图形的奥秘,课堂中孩子自由表达观点,经过大胆猜想,动手探索,分享交流,总结成果,孩子既发现了图形本身的特质,又能与其他图形进行联系,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尊重每个孩子的观点,引领孩子开拓思维,对比联想,为孩子打开了思维的一扇窗。“翻转课堂”带来的课堂结构、教学流程之变(房昔梅),一节没有答案的数学课,“房妈妈”以一个《回家看妈妈》故事展开,在故事中探索隐藏的数学知识,环环相扣,结局更是一个大反转,没有正确的数学答案,答案需要从生活中去寻找,是呀!数学本身是一个思维过程,帮助我们整理分析数据,而生活中的数学很可能"答案不唯一",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贲友林、罗鸣亮、郎建胜带了课堂转型的深入探索。罗鸣亮老师展现了一节“讲道理”的数学课,课堂氛围诙谐幽默轻松,老师对教材的足够把握,使得他在处理一些问题上十分机智,这就是一位老师的人格魅力。在贲友林老师的《统计总复习》课堂中,老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带领孩子们实实在在的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收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这样的复习课让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巩固旧知,又能在复习中得以提升!
总之,本次培训在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中完善了自我的教育价值观,又在一堂堂精彩的数学课中感悟了数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