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家涨潮写到“书本草”,体现了阅读对心理的治愈作用。家长帮助孩子心灵成长,不妨在陪同孩子阅读这几本书中,寻找一些体会和启发。
1.《奶奶的红披风》
场景: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去久违的亲朋家做客,鼓励TA和同龄孩子玩,TA却黏在父母的身边,在饭桌上大叫大闹,想引起关注……孩子如何适应新的环境?
看点:《奶奶的红披风》是2015年凯迪克银奖绘本,书中用温暖的水墨画讲述了奶奶是如何陪伴孩子转变了对新城市的观念,秘密就是他有一件了不起的红披风!
我们期望孩子进入陌生的新环境,可以不哭不闹,快乐地玩耍。但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是安全型依恋,于是他们有的用恶作剧、哭泣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安。如果家长们这时能多点信心,放下身段,和他玩一个勇敢者的游戏,带领他发现新环境中神奇的地方。用鼓励和支持让孩子的不安先得到了接待,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2.《犟龟》
场景:“为什么你上兴趣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我做不来,不想去!”
——“别人笑我,我不想去!”
——“我也拿不了奖,不想学!”
看点:一、二年级的孩子正处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可自律性不佳的年龄。绘本中的小乌龟淘淘要去参加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但从出发到终点一路上饱受失败和怀疑,不过淘淘终于爬到了目的地,参加了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
我们倡导快乐学习的理念,但无法回避在学习中受到挫折和失败。当我们选择了出发,首先选择了一种态度,选择了坚持就会获得坚持的果实。这个道理在儿童作品中屡见不鲜,而《犟龟》一书中配合情节附上了乐谱,在音乐中体会故事,淘淘的坚强的形象会更深刻。
3.《小白找朋友》
场景:一位家长忧心忡忡地咨询:“我的孩子总和空气窃窃私语,有一个朋友,说只有他能看见……他是不是有什么病?”
看点:心理学家统计,儿童拥有假想同伴的比例达到31%-65%,是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他们通过假想同伴来获得现实中缺少的支持与陪伴,对儿童来说有重要作用。
绘本从假想同伴“小白”的视角出发,它是如何走进现实世界,找到人类朋友,并且学会相处,面对现实生活的困难。故事告诉我们,小白可以这么棒,它是亲密的朋友,“我”也可以像它一样,找到更多的朋友!
4.《学会管自己》、《拖拖拉拉国》歪歪兔独立成长童话系列
做事拖拖拉拉,马虎粗心大意,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东西放得乱七八糟……这些问题在许多孩子学习生活中都出现了。作者笔下的主人公和小朋友们一样,也有这样的小毛病,后来经历了属于他自己的奇妙历险,最终和好习惯成为了朋友。
建议阅读方式:亲子互动式阅读
互动式阅读治疗由指导者(父母)、当事人(孩子)、图书三者共同互动完成。在阅读的过程中,比较重视父母对孩子进行指导性的对话与讨论,以确定孩子对图书所产生的直觉反应,透过这些对话与讨论促进孩子认知、态度、行为上的改变。
在给孩子进行阅读时,可以先展示绘本,引导孩子观察绘本封面。依据封面的图像,预测故事主角及可能发生的情节和内容。阅读结束后,对孩子的提问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以《大脚丫跳芭蕾》为例):
(1)理解故事,体会人物情感;(贝琳达为什么事情难过了好久?她变得怎么样了?)
(2)体会自己的阅读感受;(你感受一下,当时贝琳达心情是什么样的?)
(3)联系孩子自己的生活经历;(贝琳达是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的?你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挫折?)
(4)反思孩子的生活经历。(我们一起讨论下,为什么会有这些挫折呢?)
By穆琳